职工征文
职工征文

位置: 首页 > 职工征文 > 正文

我眼中的陕西省人民医院--宋允章(神经内科)

发布时间:2021-03-05 16:57编辑:许佳伟

1974年7月,在我院建院43周年的时候,我来到陕西省人民医院,至今我已经历经了47个春秋。

在这这47年里我亲眼目睹了我们医院的发展历程。

47年前,我院共有床位400余张,职工500余人,由于职工少,大家彼此都很熟悉,当时的医院设置比较落后,如同许多县级医院医院一样,内外科设置为大内科和大外科,在大内科和大外科里面分出了许多专业组,如:呼吸、消化组,心内、神内组等,内外科分别在一个大主任的领导下开展业务工作。

为了适应省级医院的发展需要,1980年,神经内科率先从大内科中独立出来成立了独立的神经内科,第一任科主任也就是当时的大内科主任,之后的几年里,其他专业也相继独立成科。

独立前的神经内科设有病床15张,独立后增加至30张,而那时候的陕西规模最大的医院~西京医院也只有35张病床。

40年来我院的神经内科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尤其是2003年以后有了很大的发展,从拥有病床数30张到2003年的46张;2006年的56张;2011年的140张,2014年的216张,如果加上老年病区的神经内科共有床位近270多张。

科室的业务情况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以脑血管病的神经介入为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神经内科尽管在省内较早的开展了颈动脉直接穿刺法的脑血管造影术,但那时候的血管造影技术非常简单、落后。我院的血管造影的设备是在一台800毫安的普通X光机上进行的,医生在病人暴露的颈部直接穿刺颈动脉,每次只能做一条血管的检查,拍正侧位两张静止状态的血管片子。

造影医生和病史同时暴露在射线下,推注一次造影剂,只能拍一张X光片,如果不顺利的话,完成一次造影,两张片子需要好几个小时的时间。

八十年代后期,我院添置了1250毫安的X光机,尽管不如我们现在使用的DSA,也叫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但是已经比之前的方法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一个是推注一次造影剂可以拍很多片子,另一个是医生也避免了直接接触射线。

2003年,我担任科主任,果断的选派了刘军医生去外面医院进修DSA介入技术,学成之后的2004年,在陕西省内最早的规模化的开展了这项技术,而其他多数医院要比我们晚开展4-5年。这项技术的开展,极大的改善了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同时也方便了脑血管疾病的病人诊断和治疗。

神经介入技术的适应症是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包括溶栓、狭窄动脉的球囊扩张、支架的植入和这几年开展的取栓术。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动脉瘤的瘤体填塞。需要科普一下的是我们说的动脉瘤,不是一般人理解的肿瘤,形象的比喻动脉瘤就是:动脉血管如同使用久了的自行车内胎,在打气的时候鼓起来的那一部分,当压力超过一定数值的时候就会破裂,造成病人颅内出血,既往发现了动脉瘤后常常是开颅手术处理,而介入治疗免去了开颅对病人造成的手术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