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由新生儿科主办,超声科与重症医学科协办的“重症超声在NICU的应用”专题培训班顺利开幕。此次培训为期一个半月,旨在推广超声技术在新生儿危重症监护中的规范化应用,提升临床救治水平。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及相关科室人员参加培训,新生儿科雷宏涛主任主持。
权威专家授课 聚焦前沿技术
本期培训班特邀国内新生儿重症超声领域的领军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主任、中国重症超声CCUSG培训师王惠萍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她借助临床病例,详细讲解了重症超声在NICU危重症病例应用中的精细化、个体化管理。我院超声科主任刘莉主任医师、高燕华副主任医师及重症医学科董道然副主任医师结合培训主题,系统讲解了重症超声在呼吸、循环多系统及靶器官应用的实操技术和核心指标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极早产儿综合管理及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重要价值,利用多学科技术解读重症临床表象背后的病理生理状态,全面解析重症思维。
理论实践并重 推动技术下沉
本次培训采用“理论授课+模拟实操”双轨模式。理论课程涵盖超声基础原理、新生儿特定脏器扫查标准、危急值识别等内容;实操环节中,导师们以新生儿科630g极早产儿为例,在病房亲自演示危重症患儿心脏、颅脑、肺部等关键部位超声操作及参数解读,讲解其生后早期精准化液体管理相关知识。
多学科协作 守护新生儿生命线
本次培训班是我院2024人才项目“床旁重症超声在新生儿监护室的应用”的重要内容,项目负责人新生儿科雷宏涛主任指出,重症超声已成为NICU多学科协作的重要纽带,其高效整合了影像学与临床医学资源,为危重新生儿争取了“黄金救治时间”。
随着医疗技术迭代,重症超声正逐步重塑新生儿重症监护模式。此次培训不仅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了技术交流平台,更标志着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体系向精准化、标准化迈出关键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