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项目负责人 |
项目名称 |
1 |
崔霞 |
基于智能手机的L-dopa可穿戴式瞬时传感监测系统的建立与评价 |
2 |
王馨 |
低氧条件下HIF-1α激活ALKBH5 m6A去甲基化酶活性调控喉癌细胞糖酵解及其恶性行为的机制研究 |
3 |
王亮 |
缺氧诱导的去泛素化酶MINDY4促进肝癌恶性进展的机制研究 |
4 |
康楠楠 |
肿瘤细胞旁分泌ESM1调控内皮细胞VEGF/DLL4相关信号网促进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贝伐单抗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 |
5 |
刘晓旭 |
化疗介导钙网蛋白表达调控乳腺癌病理性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 |
6 |
马美娟 |
基于肠道菌群代谢产物PAGln研究E.cristatum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机制 |
7 |
侯亚静 |
蝉蜕药效物质拮抗MRGPRX2抑制特应性皮炎慢性瘙痒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8 |
常晨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食管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8 |
赵慧萍 |
基于CT的深度学习影像组学在预测晚期胃癌免疫治疗耐药中的应用价值 |
10 |
徐方石 |
USF1-SQLE转录调控模式在肾上腺皮质癌恶性进展中的机制研究 |
11 |
刘立柏 |
去泛素化酶USP13通过THOP1干预膜受体转运在压力超负荷型心肌重构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12 |
蒋永莉 |
基于EEG联合fNIRS探索慢性意识障碍患者脑功能及脑网路分析研究 |
13 |
王西强 |
心肌梗死后Connexin 45的SUMOylation化增加介导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机制研究 |
13 |
邢玉玲 |
老年认知功能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和机制研究-基于前瞻性老年队列的遗传-环境交互效应和中介效应研究 |
15 |
亢春苗 |
肾动脉阻力指数联合超声造影在创伤后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
16 |
拓晓倩 |
GPNMB通过AKT/mTOR通路抑制子宫内膜癌上皮间质化的机制研究 |
16 |
许绍娴 |
催产素通过肠胶质细胞作用调节肠道敏感性的研究 |
16 |
张萍 |
炎症诱导的N2型中性粒细胞促进BCR-ABL1+ B-ALL进展的机制研究 |
19 |
申琳 |
HMGB1结合DDX3激活Ras/Raf/MEK/Erk/c-Jun/Elk1及β-catenin/Snail/E-cadherin通路促进结直肠癌进展 |
19 |
武润苗 |
探讨PAR-1-αvβ6整合素轴在小鼠急性肺损伤后肺纤维化发生过程的作用及NE抑制剂对其影响的研究 |
21 |
李晶 |
HMGB1/YAP信号通路在调控肝纤维化活化肝星状细胞代谢重编程的机制研究 |
21 |
王芳 |
System Xc-在骨髓基质细胞介导的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23 |
陈方 |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介导M2型小胶质细胞极化改善老年POCD机制 |
23 |
杨政 |
DNA复制应激状态下,ZKSCAN3和ZKSCAN4蛋白协同调控复制叉稳定性的机制研究 |
25 |
王艺璇 |
基于整合效应与药物相互作用的丹参-山楂配伍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功效物质与作用机理研究 |
26 |
姚波 |
基于FUNDC1去磷酸化探讨多肽PNX-14调控线粒体自噬应对心肌细胞糖脂代谢紊乱 |
27 |
孙晶莹 |
H7N9流感病毒的异嗜性抗原表位鉴定及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作用研究 |
27 |
吴伟 |
Hippo/Galectin-3信号通路介导应激性心肌病心肌线粒体损伤的机制研究 |
27 |
张晶 |
DCE灌注参数联合影像组学术前评估乳腺癌受体状态和分子亚型的价值研究 |
30 |
汤佳琳 |
根据胃癌免疫特征预测免疫治疗应答与耐药机制的研究 |
31 |
朱利娟 |
基于多通道NIRS的右美托咪定对慢性失眠患者的镇静机制研究 |
32 |
王冰 |
巴曲酶用量与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全聋型突发性聋预后相关性研究 |
33 |
吴翔 |
PRMT5经NF-κB/GRP75信号通路调控线粒体-内质网偶联介导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神经元铁死亡 |
33 |
赵静 |
NK1受体介导的异氟烷麻醉诱导的动物术后恶心和呕吐的下游分子机制的研究 |
35 |
焦鑫艳 |
甜菜碱对过氧化氢诱导的人卵巢颗粒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
35 |
王丹 |
基于ITHBC的社区老年失智风险预警及健康管理模式构建与应用 |
37 |
郭姣 |
小胶质细胞相关CX3CL1/R1信号通路在右美托咪定预防POCD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
38 |
赵乔佳杰 |
RYBP通过HRR途径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耐药机制的研究 |
39 |
赵凯 |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的临床研究 |
39 |
郑博文 |
TGF-β1诱导CD147调控瘢痕疙瘩来源成纤维细胞转化及侵袭的机制研究 |
41 |
黄杨 |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识别和预测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
41 |
马琼 |
内源性DSS与急性心肌梗死病程动态相关性观察及其机制研究 |
41 |
赵英杰 |
嗅鞘细胞上清液在不同时间节点修复脊髓损伤的效果及机制研究 |
44 |
苟棋玲 |
Piezo1激活TGF-β1/Smad2/3信号通路促进射血分数保留心衰心肌纤维化的研究 |
45 |
王玉娟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介导铁死亡减轻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46 |
樊小宝 |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目标性防控措施研究 |
46 |
上官健 |
TanⅠ在小鼠胶质瘤模型中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46 |
王振宇 |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 |
49 |
钟妮尔 |
ASB13通过SNAI2/SLC7A11介导的铁死亡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机制研究 |
50 |
霍奇帆 |
运动通过激活自噬参与老龄大鼠脑缺血预处理保护过程机制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