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带着如火的青春,带着美好的梦想,带着无限的希望,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了我人生中梦开始的地方 —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省人民医院,她坚强了我的性格,她让我懂得了要珍爱生命,做为一个平凡的护理工作者,我将最美好的年华,最美好的色彩献给了那些被病痛缠身的患者们,献给了我钟爱的事业,我挚爱的医院。
记得初到医院,我被分配到了呼吸科。科室成立于1983年6月,最初设立床位32张,共有医护人员19人,其中技术人员2人,设有肺功能、血气分析室及支气管镜检查室,2005年至2013年床位发展为60张,共有医护人员34人。随着医院的发展,2014年开始,更名为呼吸内一科,科室分2个病区,经过数代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目前呼吸内一科已发展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型呼吸疾病的诊疗科室。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目前,全科共有医护人员70人,高级职称8人,其中正高6人、副高3人,博士4人,硕士15人;床位编制由63张扩增至2个病区100张,呼吸重症室床位10张。科室拥有840呼吸机4台、V60无创呼吸机7台、高流量呼吸氧疗仪一台、心电监护仪40台、输液泵、微量泵近50个,排痰机4台,气压治疗仪4台,增添了血气分析仪、一氧化氮测定仪,床旁电子气管镜、胸腔镜、及镜下治疗设备(冷冻机、氩气刀)等大型医疗设备。可诊治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在对各种感染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癌、间质性肺病、胸腔积液、肺血管病变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多种疑难病例的诊治形成了成熟的诊断思路和多种治疗方法,并且在抢救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危重症领域更具较高的抢救成功率。2018年10月通过国家行业学会专科建设(PCCM)检查,达到合格标准,现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科。

随着医院的发展,呼吸科病房的扩展,住院患者也逐渐增多,工作也逐渐忙碌,想想当初稚嫩的我,既有过心浮气躁,眼高手低,也有过自以为是,无所作为,医院各级领导给予了我谆谆教诲,周围同事工作也勤勉认真,让我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厚重、什么是荣辱、什么是理想。我深切感受到了医院那种勤奋务实,诚信求真的工作作风,内心感到非常庆幸,以《优质护理服务》为工作标准,我们开始能够做到主动换位,主动察觉,主动沟通,主动介入,主动关怀。想在患者需要之前,走在呼叫之前,做在患者开口之前,患者来有欢迎声,见面有称呼声,操作中有问候声,操作完毕有应答声,节日到来有祝贺声,患者出院有送行声。全心全意的为患者的健康着想,以自己的“爱心、真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换取患者和家属的“舒心、安心和放心”。把自己当做患者的亲人,让患者在家一样的氛围里,接受治疗。作为一名护士,能让患者在家一样的温馨氛围里快乐康复,是我的幸福。感谢医院培养了我,赐予我这个发展的平台!时刻我提醒自己要改变,要进步,要跟上自己所在单位的进度!


2020庚子鼠年,在我们正要为即将到来的新年欢庆时,中华民族迎来了一场“战疫”!一场病毒突然袭来,让这新春填上了一层雾霾,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带去了一条又一条生命,幸福的家庭转瞬间支离破碎,陕西省人民医院第一时间组建支援武汉医疗队,呼吸科医护人员率先出征,他们分别是穿上战袍坚如磐石,脱掉战袍柔情似水的王静护士;生而英勇,择而无悔的段进进医生;险象环生,不言放弃的尚立群医生;你若性命相托,我便全力以赴的陈瑞林医生,凡救一命,即救世界的魏益群医生。为了医者誓言,为了人民健康,舍生忘死奋战,他们用赤诚之心,托起一个又一个生命,让患者走出死亡的阴霾。


抗击疫情,刻不容缓,医院积极响应号召,迅速组建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呼吸科成为隔离病房,在杨淑梅主任带领下严格按照隔离病房要求改造诊疗区域、明确标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落实医疗废物规范处置、严格按照接诊流程井然有序的接诊需隔离留观患者。疫情让我们穿上厚厚的防护服,被汗水浸湿的防护服,贴在身上,不能喝水,嗓子干疼嘶哑,护目镜被雾气蒙上变成水珠滑下,面部皮肤被压红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每一位医务人员的辛苦付出,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所有人一起努力,彼此努力配合着上好每一次班,完成好每一项操作,在这抗疫的关键时刻,“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为患者的健康努力,为他们不安的心带来温暖,同时医院也给与我们最好的帮助,做我们最强大的后盾。


医院以往的成绩令人欣喜,但发展的前景更催人奋进。做新一代省医人,传承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优良品格是我们的责任,顽强拼搏不断进取为省医院效力是我们的使命。我们要在传承中汲取、在拼搏中奋进。追忆往昔,我们珍惜荣誉、汲取养分;展望未来,我们鼓足干劲。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工作勤奋学习,让激昂的青春在拼搏中迸发出璀璨光芒;让我们超越梦想共创辉煌!
最后,致敬陕西省人民医院90周年。愿陕西省人民医院,发展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