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0号,鼠年新年前的5天,武汉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逐渐影响到陕西、西安,我院立即启动了新冠肺炎发热门诊。疏导患者、制作出入污染区流程、录制穿脱防护服视频、准备防护用品、消毒物品及器材、不断优化流程,同时接诊排查新冠肺炎的患者……..经过几天几夜的连续奋战,我们的发热门诊终于逐渐步入正轨,所有人员忘了新年、忘了除夕、初一、初二,只知道天天要上班、天天要加班,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作为科室主任,发热门诊启动之初,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仅要完成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房的管理工作、诊疗工作、制作感染控制流程、协调各方面合作关系、打通与区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的联络合作关系,还要参加24小时值班。我说:“发热门诊刚刚启动,流程我最熟悉和掌握,各个环节还不顺畅,肯定麻烦事比较多,我来值这第一个班最合适。”白天还好,大家一起分担工作,晚上,就只剩我一个医生,预检分诊处、院内兄弟科室、焦虑咨询的病人,值班电话几乎未曾中断,直到清晨5点多,躺下休息2小时,迷糊了一小会,电话、病人又络绎不绝,8点后新的一天又开始了,继续投入第二天的白班中。在未能休息连轴转3天后,我又接着值第二个夜班,接诊患者、培训同事、优化流程、交叉感染防控、电话咨询…….千头万绪,常常是提起电话不知道要找谁、拿起笔不知要写什么。一连几天只能靠安定片睡上短短的几个小时,硬是坚守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短短2周的时间,虽然我自己没有觉得焦虑,可是身体给我提出了严重警告:2周内体重下降8斤、严重失眠、胃口极差、恶心反酸,甚至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肝炎,幸好查了肝功能一切正常。在对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还不甚明确时,我带着院领导的关切,第一个为疑似患者采集咽拭子,那个患者咳嗽不停、喷嚏连连,我轻描淡写一句:“没事,我防护到位,不会有事的。”
虽然武汉抗疫早就结束,但我院乃至全国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房的工作仍然如火如荼,每天收治不同的危重症患者,面对每天都会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我依然夜不能寐、几乎天天加班,即使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不等于工作压力减轻、轻松了。支援武汉的同志们回来了,发热门诊仍然继续,在向武汉抗疫英雄学习的同时,我继续坚守在发热门诊,11个月的时间,无论是新冠肺炎救治排查水平、发热危重症患者救治水平、科室管理水平、团队建设能力、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都明显提高,成为一名集医疗及管理于一身的人。有时候,会有不被理解、不被重视,各种各样的委屈、困难,我也能从气愤填膺到能泰然处之,懂得了如何“曲线救国、间接用力”,换个方法达成目的、完成任务,只要是正确的,我都会坚持到底。个人心理承受能力大大提高,没有因为委屈而耽误工作,相反“荣辱不惊、去留无意,虽无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能看,但唯病家性命攸关、同道情谊相投”。
疫情防控初期,医疗资源紧缺,虽然我院不是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无新冠收治病房,但发热门诊确诊、疑似、危重症救治,一个都不少。我们收治了2名确诊患者、11名疑似患者,而且因病情危重,相关定点医院综合实力不足以救治患者、有实力的医院又无床位,确诊患者滞留我院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房,几名疑似患者也在我院发热门诊留观病房进行了救治,没办法,只能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硬着头皮上,积极救治患者,使他们转危为安。真正体会到了“战时状态自力更生的力量”!真正等到疫情爆发,很多病人还得靠自己医院救治,不能仅仅想着转定点医院了事,因为即使能转院,也有个时间过程和延误,而重症患者的救治是分秒必争的,岂能等得了几个小时,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练就金刚钻,不怕瓷器活!”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发热患者均需隔离,发热门诊隔离留观患者逐渐从新冠确诊、疑似患者变为发热的急危重症患者,感染性休克、重症肺炎、重症胰腺炎、阑尾周围脓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脑出血、脑炎、血胸……发热门诊俨然变成了发热综合抢救室。我迅速适应角色转换,带领全体医护人员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在兄弟科室的协助下,全身心投入到内外妇科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中。我身体力行、坚持亲自诊查危重患者,是一位临床医学的坚定实践者,内外妇科的一个个危重症患者,在我的带领下及时得到抢救治疗,为他们带去生命的暖暖阳光和希望。发热门诊也转危为机,医务人员危重症救治业务水平得到提高、院感防控意识得到加强。从只有抢救车、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平车、吸痰器、除颤仪这些基本的抢救设施,到有创无创呼吸机、高流量氧疗仪、心肺复苏仪、可视喉镜、型号齐全的气管导管、转运监护仪、负压担架、转运床,省医发热门诊从“小米加步枪时代”跨越到抢救设施一应俱全的综合性抢救室;除了感染性疾病科的骨干长驻发热门诊、危重症抢救水平大大提高外,来支援的各个科室医师护士均在这里得到锻炼和提高,其它医院不愿接诊的发热患者,我们来接诊,不怕病人重,就怕病人家属放弃,他们感慨:“省医院的发热门诊太给力了。”从原来只有两间隔离留观室到现在六间配置齐全的隔离抢救室,从原来的三间诊室到现在的六间诊室,外加挂号收费室、药房、快速核酸快检中心、门诊患者卫生间、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省医发热门诊一直在改进、提升,院领导重视、后勤处室支持、高效率的工作,终于使省医发热门诊软硬件全部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可以打一个大大的“一百分”!
从疫情迅速蔓延、陕西出现第一例确诊患者,到现在面对秋冬季可能的疫情防控新压力,我和发热门诊的全体医护人员迎难而上,无谓疫情肆虐,全力做好发热病人的诊治工作,用“匹夫有责、舍我其谁”的担当书写着医护人员对生命和责任的理解。我和省医发热门诊近1年的点点滴滴成长经历,是我工作近二十年来最大的收获和成长,我从来没有成长这么快、收获这么多,虽早已过不惑之年,但在疫情防控中我仍然感觉自己得到了重生,省医发热门诊得到了重生,省医得到了提升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