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征文
职工征文

位置: 首页 > 职工征文 > 正文

三载年华,一世弗谖——袁蕊(神经内科)

发布时间:2021-03-05 16:36编辑:许佳伟

2017年,我走出校园的象牙塔,来到陕西省人民医院,成为一名神经内科住院医师。“三载年华,一世弗谖”,回首省人民医院的三年,是茁壮成长的三年,更是感恩荷德的三年。

不抛弃,不放弃,耐心师傅带我入门。虽然在读研时期经常接触临床患者、管理病人,但对具体的疾病诊治与认识,我依然懵懂不知。在神经内科,头晕的病人占到了大多数,以前作为一个科研型硕士,我仅仅知道比如“眩晕综合症、后循环缺血、颈椎病”的诊断,对头晕疾病的了解仅限于表面,面对相似的头晕病人往往诊断眩晕综合症草草了事。入科3个月,我跟随刘玥老师,在她的言传身教下,才慢慢对眩晕疾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仿佛对我打开了眩晕疾病的大门,其中五彩缤纷的世界,真是让我叹为观止。还记得最开始我对于一个普通的良性阵发性眩晕的病人都不会诊断,刘玥老师带着我从问病史、查体到疾病的手法复位、鉴别诊断,以及相关的解剖结构知识、治疗原理都一一讲解,其中的具体、耐心都使我深深触动。在以往求学的岁月中,面对很多疾病,常常都是我翻书自学,虽然大多数时候都能明确诊断,但总是感觉略知皮毛、浮于表面,前行的道路上缺少一盏指路明灯。刘玥老师作为我的良师、亦是益友,能不遗余力的带领我、伴我在医学的路上同行,不但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对病人疾病诊断精准的医德,对学生认真负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师德都让我感受到了省医院允徳允能的院训不是空穴来风。

新冠肆虐,省医院奉献精神为我铸魂

2019年底新冠肺炎爆发,作为一名从医人,亲眼见证我院同事、老师们前往武汉一线支援,那份对崇高医疗事业的热忱以及志愿献身医学的忠贞也激励着我。还在参与执业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我,也积极递交了支援发热门诊的申请书,决定在战疫时期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初刚到发热门诊时,除了面对一系列繁琐的污染防护操作、流程复杂不熟练的困难外,还会遇到相关专业知识的欠缺,面对重重困难,我的内心焦躁不安,常常坚持不了多久就对病人、工作失去了耐心。同时,和我一起支援发热门诊的消化内科商博鑫老师,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名优秀医师的行医准则。在发热门诊的工作往往是从早晨8:00到晚上7:00,一天11个小时都要坚守在工作岗位,除了吃饭喝水、上厕所,中间没有休息的时间,如果进入了污染区穿上隔离服,更是连喝水、上厕所的机会都没有了,在一天工作即将结束时,最是身心疲惫,盼望着下班回家。但往往这时候会听到令人精神紧张的120急救车声音,或许你还有10分钟下班,然而现在来了一个又急又重的病人。还记得我刚开始遇到这样的病人,总是急急慌慌询问病史、查体,然后匆匆给予处理便交给夜班接诊医生。直到有一次商老师临近下班时接到了一名120急救患者,他通过污染区电话向我详细的描述了病人的病情、查体情况,嘱托我在清洁区配合他工作,每一步都井井有条、事无巨细,并且在门诊病历做了详细的记录。因为病人情况危重,他又单独建立了住院病历,开具了长期临时医嘱,这些诊疗过程全部处理完,商老师才从污染区出来,再看看时间已经将近9点,然而他并无半句怨言,又极具责任心的将病情交代给接班医师,并在系统上做好了病人信息的登记,才放心的下班回家。同样是一名80后,商老师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完美的展现了首诊医师负责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我这个粗心大意、缺乏耐心的人感到惭愧。所谓见贤思齐,这也使我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多了一份沉稳与耐心,使我作为一个省医人更多了一份责任感。

格物致知,科室团体培塑我求真之根

张文宏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不要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什么误解,只有热爱才能抵消职业生涯的漫长与枯燥。”从医之路艰辛,保持一颗好奇心并有一颗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决心是日常繁琐工作的一剂强心针。还记得前段时间科室收了一名考虑多发性肌炎的患者,该患者几经周折来到我们科室,在最初基本确诊的情况下给予了对症治疗,病情明显好转后出院。然而历时数月,患者又再次来到我们科室,症状似有复发,由于没有强力的诊断支持,大家对治疗都略有存疑,究竟继续对症治疗,还是推翻之前的诊断重新考虑,一时之间成了一个难题。就在此时,我们的科主任李锐老师把大家聚集到了一起,他说:“我昨天熬夜到1点多,做了一个ppt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PPT打开是我们考虑多发性肌炎的这位患者病情介绍,以及她在外院、我院都做过的相关检查,通过对病情的梳理,李锐老师向我们提出了疾病诊断目前遇到的难题并征询了大家的意见,之后他举例多篇与多发性肌炎诊断相关的文献,里面列举了罕见的基因分型导致的临床表现,基本明确了我们需要完善的工作、解答了大家的疑惑。经过与家属的沟通,最后我们拿到基因检测及肌肉活检的病理结果时,都坚定了多发性肌炎的诊断,放心大胆的给予治疗。对这样疑难病人的诊治,在我们科室屡见不鲜,李锐主任在面对一个病人的病情时不舍昼夜、亲力亲为、寻根究底的医学大家风范也在无时无刻的激励着我,让我在日常的工作中多留心、多留意,做一个有心人。

入职省医院三年,回顾往昔光阴似水稍纵即逝,然而这短短的三年时间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占据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使我对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使我为自己成为一个省医人骄傲,更使我对医疗事业充满信心与期待。未来的日子,愿:珍惜当下,不负流年,静默如初,不畏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