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突破正当时 | 省医科研力量:百舸争流正远航(二)

发布日期:2022-12-08

开拓创新,突破正当时 | 省医科研力量:百舸争流正远航(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科技工作者们再次看到党中央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决心。多年来,省医科研人,敢于挑战、敢于突破,以求真务实服务临床,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在破解医学难题的道路上追求卓越,在肩负科技创新的重任时行胜于言。他们深怀爱国之心,砥砺爱国之志。在属于科研人的“黄金时代”,省医人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汲取奋进力量,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力争在各自领域成就一番天地。

 

数十载栉风沐雨,坚守科研强院梦

输血科主任医师:杨江存

十年来,血液科团队一起度过了无数个加班加点的日夜,周末、凌晨收到邮件成了家常便饭,也正是这样的感动,促使我们必须完成好我们的项目。

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是科研的基础,只有热爱工作才会想方设法钻研创新,才会把工作当成研究去做。我1989年到输血科,当时配血方法只是盐水介质法,只能检测IgM型抗体,漏检IgG型抗体,导致严重输血反应。虽然抗人球蛋白实验可以检测,但需要1个小时,不可能用于常规配血。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查资料找方法,“聚乙二醇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由此产生,检测时间缩短到5分钟,常规应用到科室。1993年,这项研究获得陕西省政府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这年,我到输血科工作4年。我想说,临床一线才是科研的主战场。



坚定的信念与强有力的执行力是成功的关键。做科研,心中要有向往与信念,而且坚信一定可以到达。有了信念与梦想,必须有强大的执行力,说干就干,而且要持之以恒,默默坚守。我和我的团队对我们做的几个项目充满信心。我们的项目临床迫切需求,对人民健康意义重大,全国引领创新性强。我常常跟队员说,我最不怕的是困难,有困难说明我们正在进步,没有困难只能说明这段时间在退步或原地踏步。2017和2018年,连续两年两个二等奖,是我们10多年默默坚守取得的。

格局与担当是干事创业的重要品质。我们是省级医院,要做实事,做对行业发展有影响的事,做专家共识的制定者与行业的引领者,有了这样的责任与担当、做事不愁没有人响应。2010年,我当时想做大量输血指导方案,但必须首先调研全国大量输血现状,于是我就发起由20家医院参与的全国大量输血现状调研科研项目,参与单位有湘雅、盛京、西京、长海等全国知名医院,经过我们共同努力,大量输血指导方案在中国知网全文下载量达到2029次,同时获得了2017年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17年,我们发起的“全国新生儿输血多中心队列研究”,参与单位已经达到56家,参与单位新生儿床位合计3963张,目前贡献个案病例5372例。项目进展顺利,靠的就是合作共赢共享的态度和理念,只要干实事,敢担当,总能有所突破,有所收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的中国梦,建成西部强院乃至中国强院是我们的省医梦。我们怀着感恩之心,以肩负三秦父老乡亲健康为动力,勇于担当,开拓进取,引领超越,为实现省医人的强院梦而不断努力。

 

凝心聚力跟党走,砥砺奋发向未来

心血管内二科主任医师:程功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更是坚定了我对从事医学科技工作及带领团队将临床工作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整体思路的信心。

临床科研是衡量临床医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催生新知识、新技术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医院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切实建立科研课题源于临床,研究成果用于临床的良性运行机制,才能使医学发展真正为老百姓健康服务。



近年来,我们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冠脉微循环相关研究,率先同阜外医院核医学科方玮主任及美籍华裔学者许百灵博士合作,开展冠脉微循环功能检测,与B超室、核医学科、导管室等多学科进行联动,对微循环功能诊断的方法学进行了验证。同时,给予微循环功能障碍患者药物干预并探索了其产生作用的有效靶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方案,减轻了疾病对患者的困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团队自主研发的防止滑脱的心脏起搏器导线有效避免了起搏操作过程中的移位现象,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科研路漫漫,任重而道远,作为省医人,我愿意担负科研强院这一神圣的职责,努力冲破医学领域“卡脖子”问题,切实践行救死扶伤、祛除病痛的使命担当,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回归本心,用科学方法攻克疾病难题

心血管内一科副主任医师:赵娜

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党的二十大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不同于其他相关领域科研人员,我们作为临床医生,在从事临床工作的同时,也承担着科学研究探索项目,兼顾临床与科研,既是开展创新工作的巨大优势,同时也充满挑战。

医疗科研工作的特点在于将临床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转化成科学问题。通过实现临床问题科学化,促成应用科学方法探究并解决临床问题的研究路径,总结出新的科学理论指导临床工作,推进临床创新。然而,临床创新又涉及物理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及材料科学等众多领域。跨学科研究,成为临床创新的重要挑战。



因此,多学科联合成为科学方法解决临床问题的重要路径。多学科合作更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源泉。顺利开展并完成一个共同的科技项目,需要与相关学科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交流中共享资源 ,相互学习,打破研究领域隔阂所造成的语言障碍,建立深度交叉合作,才能实现创新突破。在不同学科之间、医院与高校之间,共同努力、深入互动,最终形成新的学术共同体,才是多学科合作的最好选择。

临床问题的解决与突破,需要科学研究的日积月累。机体是复杂的生物体。疾病的发生包含组织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以及基因水平等多层面的复杂变化。针对临床问题的科学研究需要从多重维度展开,才能实现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到系统能力的提升,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解决临床问题的科学研究需日积月累。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才能在广阔的科研天地间,解疑惑,求真理,在攻坚克难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近年来,随着评价体系的改革,党为我们科研人员建设了更加健全的发展体制机制;创造了更加自由包容的学术生态。有幸在如此良好的氛围中,同时成为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为能承担个体化临床救危扶伤的使命感到自豪,更为能承担突破心血管疾病难题,降低公共卫生负担的科研项目而感到荣幸。未来,我们将继续保持科学家品质,坚守好奇、激情、专注、执着的本心;推崇和而不同的理念,深入合作交流,突破各自学科范式,为解决临床问题总结新的理论体系,最终为突破人类疾病难题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