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化内一科护理团队成功实施了我院首例经颈内静脉置入中长导管术。此项技术开创了我院中长导管置入的先例,是我院静脉治疗置管技术的又一突破,为四肢无法穿刺置管的患者提供了另一条新的血管通路。
患者是一名82岁高龄男性,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失代偿期、糖尿病、心律失常、高血压三级,病情危重。查体可见患者双下肢水肿明显,双上肢轻度水肿,外周血管条件差,留置针穿刺困难,根据治疗需要,决定为患者实施中长导管置入术。
置管护士钟园通过B超探查,提示患者左上肢静脉细小且密集,存在静脉瓣,不宜置管。右上侧部分浅静脉细小,经过充分查看与评估,最终选择右侧正中静脉进行中长导管置管。置管过程中穿刺、送导丝顺利,但在送导管至12厘米处遇阻,无法抽出回血。B超显示导管位于正中静脉中心,但导管前端无法探及,经过多次调整后未能成功。再次探查其他浅静脉,未能找到合适的血管。正当大家陷入困难束手无策时,麻醉科霍苗医生迅速介入,建议在颈内静脉置入中长导管。征得家属同意后,在霍苗医生的指导下,置管护士李瑞菲精心操作,成功在患者右侧颈内静脉置入中长导管,导管尖端位置理想。置管后,通过该导管顺利完成输血、输液治疗,期间未出现堵管、感染等并发症。
中长导管是一种外周静脉置入的血管通路工具,通常置入上臂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肱静脉,导管间断位于腋静脉或头臂静脉干,也有少量中长导管置入下肢的应用。然而,由于该患者的四肢静脉血管条件限制,常规的置管方式难以实施。消化内一科护理团队积极寻求技术指导,另辟蹊径,解决了患者输液置管的难题,也为今后类似病例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此次中长导管置管技术新突破,得益于医院对专科护理人才的精心培养和高度重视,以及长期以来多学科团队协作的默契配合。未来,消化内一科护理团队将继续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不断提高护理水平,确保为每一位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